2021年2月11日至17日,央视纪录频道在春节期间推出系列纪录片《跑马溜溜的云上》。该片恰似一曲高原新牧歌,又如一缕天边清新的风荡涤着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思考。
纪录片《跑马溜溜的云上》
《跑马溜溜的云上》是一部关于自然、生命与爱的现实类纪录片,展现的是青藏高原上三户牧民家庭的夏季游牧生活。全片共七集,每集15分钟,由三位主人公和同一主题的故事所组成。摄制组通过一个夏季的跟踪拍摄,真实记录了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牦牛教授”南杰、玉树州囊谦县“热心社长”才迦和海北州祁连县“现代牧羊女”卓玛三位牧民的游牧生活,讲述了他们因循自然、珍爱生命,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又紧跟时代步伐的故事,展示了一幕快乐、鲜活的“现代版”田园牧歌。
纪录片《跑马溜溜的云上》先导片
据了解,有观众在看完第一集后接受青海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纪录片“浓郁的牧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处场景、每一段对话,都饱含着这个时代特有的人文特色,令人感到沁人心脾。寻常牧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事夸张的镜头语言,以及大量朴实无华的同期声,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牧民心中的阳光和他们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
因循传统
高原人续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传唱
自《跑马溜溜的云上》播出以来,很多人都深深地被现代“高原新牧民”幸福的家庭生活所感染,更被高原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的和谐场面所感动。
纪录片中展示的高原牧民四季轮牧的生产方式,既是千百年来因循的传统,也是适应季节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高原牧民的生活充满田原诗意,更充满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正因如此,人与自然在青海高原上才得以长久和谐相处,世世代代延续。
牧民“牦牛教授”南杰家的母牛被狼咬死,南杰虽然为“功勋”母牛的意外死亡而难过,但他却不并怨恨狼。因为在南杰的心目中,狼也是一种生命,狼也有自己的孩子,狼的生命也需要延续。不仅如此,牧民还会主动把被狼咬死的牛的肉放到野外,供狼和秃鹫等动物食用,以此来维持草原的自然生态。
同样的道理,牧民“热心社长”才迦会在冬季到来前,将自家种植的牧草放到山上,供野生动物过冬食用。可以说,高原牧民珍视一切生命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颂歌。
拥抱现代
新牧民拓展游牧生活科技新方式
《跑马溜溜的云上》向观众展示了高原牧民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也记录了现代科技对牧民生活的渗透。在玉树牦牛文化节上,女儿尕吉要代替父亲才迦参加牦牛大赛,初次登场的尕吉遭遇了她的牦牛“罢工”的尴尬,它们停在赛场中间久久不动,尕吉竟脱口而出“估计会在抖音上看到自己”。可见,现代传播工具其实已经普及到了中国的每个一角落。
如果说尕吉提到抖音多少还是作为娱乐休闲工具出现,那么在“现代牧羊女”卓玛的生活中,新科技新工具可谓对她的牧羊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小羊跑丢了,她借助无人机找羊;为了体现高原牧区的绿色有机,卓玛的羊戴上了电子耳标,实现了“羊生活”的全程追溯;秋季肥羊养成了,卓玛还会通过手机直播卖羊,这种操作成功吸引了众多买家慕名而来。
青海高原牧区的牧民既守住了传统,又接得上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观众既惊喜又为他们感到由衷地高兴。
激励观众
中国人要守护绿水青山的幸福家园
《跑马溜溜的云上》系列片中,湛蓝的天空、连绵的山峦、成群的牦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让观众发自内心感到自豪。这也激发了人们继续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愿望,因为生态文明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有观众在观看了纪录片后满满地激动,尤其对画面中辽阔碧绿的草原,如珍珠般洒落草原的牦牛、藏羊有着无比的热爱。草原上牧民不经意的转场却似乎道出了草原、牧民与动物之间密切的关联和浓浓的爱意。有的观众表示:“无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还是城市中的人,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一致共识和共同行动,大家都在为大美青海的绿水青山而努力。作为一名生态环境工作者,更要兢兢业业,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贡献绵薄之力。”
的确,随着政府的大力倡导,牧民也越来越重视守护生态。他们都选择划区轮牧、舍饲养殖、草蓄平衡的有机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在基层努力高质量发展,创造自己的高品质生活。
纪录片《跑马溜溜的云上》描绘了一幅高原牧区幸福生活的图景,对此,拍摄这部片子的导演们也表示:
原生态、与天地为友,是那段时间我对藏区生活最大的感触。 ——导演 朱世俊
简单纯粹,就是治愈人心的诗与远方,也是《跑马溜溜的云上》想诉说的“小美好”。 ——导演 许盈盈
纪录片的拍摄虽然短暂,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牧民的初心、坚守和奋斗带来的收获与喜悦。 ——导演 霍宁
“莫入高原,当心把灵魂留在那里。”朋友一句玩笑话,我已完全印证。 ——导演 朱宇
《跑马溜溜的云上》实际上是记录人类心灵与自然之魂的沟通与对话,三位年轻牧人,如同大自然的向导,把我们带入辽阔的旷野,让我们成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 ——总导演 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