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 “天路”评论员文章《世界屋脊上的奇迹的背后》
纪录片《行走天下——青海》播出第2集,伴着韩红赋有穿透力的女高音: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啊…… ,映出了第2集《天路》的片名。看到这两个字,心里一颤,但说不清楚为什么,是震撼?是好奇?是思考?是疑问?这些复杂的情绪混杂在一起。天路很难走,这是一段被人们淡忘了的红色记忆,这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的篇章,这是用血肉筑成的一条永不消逝的希望之路。这一次,《行走天下》摄制组用独特的拍摄视角,让这条天路流淌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上,唤醒了人们封存已久的回忆,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激起一朵朵浪花。坐着火车去拉萨,这条通往拉萨的路,多么的不易,从驼工到公路,每公里都有筑路的烈士长眠在路旁。有多少人坐着火车去拉萨旅行,寻求信仰。或许在我们看了这集《天路》,你我都会有另一种深刻的感知,笃定的信仰或许不仅仅在布达拉宫,就在脚下,就在路上。
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这样写道: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条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奇迹——天路,就是从无到有,前辈们牵着骆驼一步步用生命走出来的。跟着此次《行走天下》的行者柳亚鹏,我们豪迈地走一次天路。
号角起,大风扬,建功立业卧沙场;驼铃声,声声脆,前赴后继拓征程。不得不让人想象当年的莫河骆驼场是怎样一种景象,在它面前,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无法形容。行者柳亚鹏和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馆长张存虎,一位用汽车重新丈量,一位用历史再次见证,带着我们在行走中,在对话历史场景中重新认识天路。《行走天下》摄制组同样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将青藏高原的真实场景展示给观众,以《天路》这一主题,勾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顾,对艰苦岁月的思索。青藏公路,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这条路,是祖国内地人民与西藏人民的“桥梁”。在上世纪50 年代,在那个物资短缺,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高原高寒缺氧,多年冻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驼工们是怎么在七个月零四天架起这条公路,成为世界屋脊上的奇迹,简直是一种不敢想象的存在。而在天路架起之前,驼工们又是怎么一步一步摸索出了这条路。
多少年来,西藏对于外界就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它的神秘不在有多远,而在于高,在于路要上天的艰险。历史上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就是这么难,驼工们三次援藏固藏的任务完成,为西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生而为人,也渺小脆弱,也坚强强大。或许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了驼工们足够的勇气,要走到西藏去的决心促使他们在寒风中一步一步的走过去,熬下来。也或许饥寒交加的先辈们都没有力气思考,向前走就是了。历史使人明智,《天路》通过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将这段历史再次拉回到大众视野,你是不是会想,吃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我们多少人在寻求答案,踏过千山万水去膜拜。反观回来,真正的智慧结晶就在通往梦想的路上,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或许路上就是答案。
柳亚鹏和张馆长把我们带到莫河驼场,当年老驼工们居住的地方,遗址还在,土坯土房土家具;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里进藏驼队的老电影正在播放,顶着风雪艰难行进,或许你和我一样,有查阅这段特殊历史的冲动。张馆长说,讲不好这段历史的话,他就对不住地底下的前辈们,在张馆长身上,这又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让后人永远记住在这条天路上,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
在行者柳亚鹏和张馆长的对话中,一段历史娓娓道来。上个世纪50年代,驼工们拉着几万峰骆驼,穿过寒风雪域,三次运粮进藏,护送班禅。三次进藏的路线都不相同,就是这三次进藏,为修建青藏公路奠定了基础,也是修建青藏铁路的根基。莫河驼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却是历史舞台的一个大场景。驼工们跋涉沼泽地,横渡通天河,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镜头下,通天河缓缓流淌,一半是水,一半是冰块儿,柳亚鹏用手体验一下,就那么几秒钟,疼。查阅历史资料,在渡过通天河时,因为骆驼体瘦如柴,过河都不一定能保住生命,驼工们脱去棉衣,光着腿拉着骆驼过河,在冰寒刺骨的河水中行走。此景壮观,回望艰辛,永记来时路。
在汽车开在通往天路的路上,辽阔大地白雪皑皑。张馆长介绍,唐古拉山是进藏的最后障碍,也是最大的关卡。100多峰骆驼在山上过完夜就再也没有起来,很多驼工也救不活了。海拔5231米的山上,终年积雪,那个年代驼工们可能都没有一件像样的棉衣,他们勇敢的走上去了。从张馆长的讲述中,得知驼工的取暖方式,三峰骆驼围成三角形,四峰骆驼围城四边形,驼工们就围在骆驼中间,靠在骆驼的脖子底下取暖。这是人和骆驼在冰寒地冻的高原相依为命,此时的你我有被骆驼的默默无闻的坚守所感动,对它肃然起敬。驼工们把它称作兄弟,这种兄弟情是历经生死,生命攸关的。在对话第二代驼工李大胜说,骆驼死了他们也会流眼泪的,在这种高寒缺氧,大风席卷下的共苦兄弟怎么不会呢?这部纪录片重新刷新了我们对骆驼的认识,人类的朋友,我们的朋友,在新中国发展的进程中,承载了伟大的历史使命。
在《天路》这集纪录片里,两位英雄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与天路紧密相连。慕生忠将军带着2000多名驼工架起了天路,他叮嘱部下把他的骨灰洒在昆仑山上,要看着青藏路,这是将军心血的浇筑,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唐刚年队长组建了驮尸队,把驼工们的尸体原路驮回来,收尸埋葬。当年的悲壮,惨烈的历史不该被遗忘,这是属于天路的独特记忆。
跟着《行走天下》摄制组走完这段天路,亲历了青藏高原宏伟壮阔的山河大地,遥望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连绵山脉,一段天路的历史,一个个我们可能并不知道的故事。假如有一天我们自驾前往西北高原,伫立在这苍茫大地上,心中所感不再仅仅是景色的壮丽,波澜起伏的感受是历史长河留给我们的印记。这个时代,学习历史也不会再拘于书本资料,家长们喜欢带着孩子到达某个地方,游玩中学,亲身感受场景记忆更深,人们把这种前往叫做增长见识,拓宽眼界,走遍祖国的每个角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走天下》做到了,把路途中寻找到的美丽风景,动人的真实故事给到我们。
下次坐着火车去拉萨,不再会单单直奔布达拉宫。透过车窗望望不远处的那条天路,回溯50年代那段艰苦岁月,生死跋涉的历史,脑海里会浮现驼工们牵着骆驼的身影,耳边会回响起驼铃声。甚至我们掏出手机,查阅解读这段历史,也会思绪不断,思考这背后的深意。
(独立文艺评论人:戴玉)